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经济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推动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势在必行。文章紧扣时代背景,分析了高校与其他组织管理会计的差异,提出高校管理会计的内涵和职能,分析了高校管理会计建设的现状,结合全面预算、平衡计分卡、成本性态分析等方法的运用,构建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治理体系、风险控制、成本管理和投资决策为重点的高校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并指出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全面预算;平衡计分卡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形式、筹资渠道逐步多元化,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但是,管理会计未能在高校的经济管理中发挥指导作用,难以为高校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支撑。财政部于2014年10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于2016年6月出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高校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指南。管理会计的发展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使命和责任。“做规划未来的财务”,高校要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由事后记录向事前预测转变,由计量价值向创造价值转变。
一、高校管理会计的内涵和职能
(一)高校管理会计的概念
高校管理会计是指通过运用专门的工具和方法,对高校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报告,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相互融合,建立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治理体系、风险控制、成本管理和投资决策为重点,在全面预算、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管理活动。
(二)高校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高校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分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分析过去,就是通过对高校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整理、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发现相关的问题,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控制现在,就是通过运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决策控制等管理会计方法,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反馈执行进度和执行中的问题、差异,提出改进措施,为学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参考。筹划未来,就是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参与高校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决策,提高相关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通过三方面职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会计工作从核算监督转向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的现代管理会计,会计人员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向“财务决策者”提升。
二、其他组织与高校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企业管理会计与高校管理会计的区别
企业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营管理,必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企业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管理信息,具有独特性和私密性,比如成本管理信息、价值链管理信息、投资决策信息等,这些管理信息是不可能向外界公开披露的。高校是非营利组织,不能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高校管理会计主要是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报告,并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为学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参考。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在财务管理制度、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年度预决算等方面实行财务信息公开。
(二)民非组织管理会计与高校管理会计的区别
民非组织公益性产权和资源依赖的特点,要求组织的管理会计信息保持高度透明,包括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流程、预算及成本等信息都具有公开性,管理会计的相关指标主要反映组织资源使用的公平、效果和效率。高校管理会计指标主要为学校战略服务,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其他事业单位(医院)管理会计与高校管理会计的区别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正从单一按项目付费模式向多层次混合支付模式转变,这促使医院管理会计从关注创收转变为关注有效控制成本。医院成本容易对象化到患者个体,医院管理会计主要任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标成本,将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但是,高校目前没有统一的生均成本核算标准,如何恰当地在高校中运用好“成本”这个工具是我们探索的难点之一。
三、高校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现状
在我国事业和行政单位,管理会计几乎是空白,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我国财务工作者中,超过85%的人员主要从事财务核算工作,而高校从事会计核算的财务工作者要远远高于上述比例。以江苏省为例,目前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超过16。万人,但会计行业大而不强,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比较缺乏,全省高级会计师(含正高级会计师)仅有1万人,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管理会计建设要想一枝独秀是很难的,管理会计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治理结构缺乏活力,内部控制建设滞后
我国高校一般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重大经济事项执行集体决策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总会计师岗位,配备领导班子更注重学术水平而忽视财务管理;部分设立总会计师的学校,总会计师也没有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决策提出要求,以致其作用弱、地位低;有的高校设立副总会计师岗位,却未能进入校级领导班子,不能全面参与学校经济管理和分析决策活动。因此,高校存在“重业务活动轻财务管理,重短期利益轻战略管理,重过去财务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的现象,使高校进行管理优化的内在动力不足,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高校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相关制度建设也都较为滞后,没有完全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完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导致高校内控在预决算业务、资金业务、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工程项目、税务事项、经济合同业务、校办产业等方面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紧密相连,如果内控薄弱,管理会计获得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也就不可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难
以指导和规范实际工作。
(二)高校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不足,绩效评价应用受限
高校经济活动多样化,管理会计应用到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中需要相应工具和方法的配合。目前,高校管理手段相对单一,缺乏与实际相契合的管理会计工具。高校财务人员也很少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去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绩效评价方面,财政部2011年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但也存在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运用不足的情况。此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战略目标的高校应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都一成不变地使用相同的财务指标,普遍缺乏一套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多维评价体系。
(三)高校管理会计缺乏理论指导,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管理会计建设缺乏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应用于高校的案例也比较少。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主要以企业为主,对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只涉及后勤、校办企业等业务领域的应用!。高校缺乏对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就使得高校对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实践是短板中的短板,给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造成很大障碍。
在高校财务队伍中,能够胜任管理会计工作且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很少。一方面,高校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没有主动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与企业相比,从风险管理和战略发展等方面进行决策预测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对不同部门和用途的经费进行分析和预警。这导致财务分析报告不准确,不能及时提出有效的战略决策和风险控制对策,无法有效发挥其对学校决策的支持作用。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成本核算要求增加
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会计核算展开。一方面,对前期财务数据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难以分析差异和寻找规律;另一方面,与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系统间相互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的高效协同和深度融合。这使得高校对历史信息和来自各个系统的业务信息不能进行甄别和整合,形成了数据和信息方面的壁垒,进而不能全方位、系统、综合地支持管理决策。
近年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应用。但是,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采取项目管理方式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合理有效地控制力、学成本,并对合作办学经费进行全成本核算。这要求高校必须引入管理会计的手段和方式,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相关推荐:
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