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谈谈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2017-06-26 23:59:00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如下文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完成科教兴国大计、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也要及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学科领域内积极研究素质教育理论,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面对21世纪这个信息全面爆炸的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否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将对能否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范畴很广,但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一个素质全能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多种多样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展示和发挥出来。而为社会培养这样一个素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正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本质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不但能教给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能强健学生的身体,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承担强健学生体魄,锻炼学生心理素质重任的高校体育教育,毫无疑问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育人系统,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对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文化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审美观念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和受教育者互动关系最密切的教师,毫无疑问占据核心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最关键因素。所以,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行高校素质教育,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高校必须加大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尽快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的要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1.教学内容单一且重复,缺乏新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项目往往重复设置,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体育课上开设的课程一直是田径、足球和篮球等几种主流运动项目,缺乏变化和升级,而且专业性较强的竞技性运动项目仍占主体地位。很多受欢迎的现代体育项目和休闲类运动如游泳、网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等,则受制于场地和师资,很难进入高校体育课堂。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硬件实力所限;另一方面,高校体育目前仍存在用少数体育尖子生或代表队参加竞技类运动比赛,并以获得奖牌多少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依据的情况。由于课程目标狭隘,主要限制在重复单一的竞技类运动项目,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基本相同,很难形成系统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过程,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基本被限定为重复地学习运动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锻炼激情。

2.指导思想落后,脱离实际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仍持有传统观念,即过于强调运动项目本身的锻炼效果,而未兼顾该项目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际促进意义。这就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单纯地注重锻炼的形式,却忽视了该锻炼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比如,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扔铅球的课程,不少学校还把它作为必修课。扔铅球作为一种重竞技类运动项目,对普通人来说,竞赛的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锻炼效果,尽管可以起到提升臂力和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效果,但一方面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运动形式和负荷强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反而远远不如既能塑身又能增强力量的举哑铃和俯卧撑更受学生欢迎,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虽然传统体育在教育过程中也顾及了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性格和兴趣等方面,但将其作为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在单调落后的教育模式下难以培养出良好的锻炼习惯。

3.理论知识传授方面匮乏,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一直以来,高校体育都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强调让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而没有在体育理论知识方面对其进行武装,造成学生虽然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却没有形成健全的体育意识,不能真正了解各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更无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去自主地为自己的健身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4.尚未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体育教学的评价还不成熟,未建立起真正完善合理的体育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大多数学校只注重教学目标的完成,而未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当成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只单纯地以体育成绩来衡量体育教学,而未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与否,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自学能力、体育意识和习惯爱好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估。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均采用竞技能力的统一考核标准,而未顾及不同学生不同的体质起点,未考虑到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也反映不了学生体质的真实发展状况。这样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但无法有效地评估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效果。

相关推荐:

浅谈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育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试论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 

浅谈高校计算机房的管理 

论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增长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