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环境意识的培养,希望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人类开始无节制的开采资源和破坏环境并对自然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进而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个人环境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的主人更应该具有环境意识。在《全日制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的提出高中地理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中学地理新课改中课程内容设计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1],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现今高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培养的问题和如何利用高中地理新课改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地理学科中的环境意识培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目前总体上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在我国长时期占首要地位,导致地理课程中环境意识培养容易被忽视。
我国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的在环境意识的培养中,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培养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为何要学,为何要学,学之有何用,如何去用。
二、利用新课标来改善现今高中地理环境意识培养现状、
1、地理课堂内的环境意识教育
(1)利用地理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地理课堂中利用地理案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贯彻高中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一种重要方法[2]。
地理课堂中环境意识的培养应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如,在湘教版高中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课后编入“镉米”事件这个案例,教师在课前首先提供此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有关培养环境意识的问题,如,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实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污染?学生自主的探究和讨论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的启发引导学生,最后,学生自己讨论结果,获得结论。由此看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对现今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达到让学生主动的热爱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在环境意识的培养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缺乏高质量的有关环境意识培养的案例[3]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静动结合,声像并举,宏观、微观的形象再现功能,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让学生充分感知。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能实现实物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4]。
在地理课堂内环境意识培养中教师应该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个教学辅助工具。如,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设立“感受三秦大地”的活动课题,通过视频播放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激发学生主动的去感受2、地理课堂外的环境意识教育
(1)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养成
环境教育基地是指拥有环境特色资源的场所,他是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丰富的环境知识展览展示及专业人员解说与教育活动,使公众在环境中学习,并养成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5]。环境基地的建设首先应该确定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宗旨,一般应该是围绕热点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意识教育工作。如基本理念可以确定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其次根据设立的宗旨建立一系列实践性和参与性的活动,如,让来访者能够更好的理解环境基地的理念。如变废为宝的各种工艺品,而且学生可以送来闲职物品,其他同学可以来选购。
(2)通过建立绿色校园来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养成
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情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6]。绿色校园的建设,为环境意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情景。
绿色校园的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学生在教室里学到是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缺乏认识自然环境,感受自然,进而赞美自然和保护自然等感性知识,而绿色校园的建设可以弥补地理课堂内教育的这种缺陷。具体的举措如,建设小型植物园,学生和老师在植物园里面种植各种植物,在树上给小鸟搭建鸟窝。还可以在走廊里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画上关于环境保护和赞美大自然的笔画。学校在建立绿色校园是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特色灵活多样的采取具体措施。
小编为您准备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环境意识的培养,希望可以帮到您!
相关推荐: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