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浅谈传统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摘 要]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地理学应被作为一个核心的分支学科回归到主流经济学中去,为此他们创立了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是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严重挑战,它是以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作为假设前提,以数学建模为工具,研究区域产业聚集、经济增长和贸易活动的新学科。它的产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严重依赖数学建模、区域过分抽象化、缺乏实证研究是它发展的不足,不利于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聚集 区域 数学建模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经济地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由于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最近几年来,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波特(Miclacl Porter)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地理学来,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新观点,创立了“新经济地理学”,①对西方经济地理学提出新的挑战。本文旨就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观点和研究方法上的新发展作简要概括与评价。
一、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的新发展新经济地理学最近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另一个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报酬递减与完全竞争是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条件。然而,现实经济的增长动力很多来源于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这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解决的。由此,经济学家再次提出了规模经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假设前提,提出了经济增长新模型,这些假设和模型更加现实和复杂,对全球化下的经济现象解释得更好。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报酬递增、空间聚集和路径依赖。②首先是报酬递增。报酬递增是相对于报酬不变、报酬递减而言的。当经济学家把报酬递增和空间地理位置联系起来后,报酬递增就有了新含义。以往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模型是非空间的或是虚拟的空间。克鲁格曼在这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报酬递增本质上是一个区域和地方现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要比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和比较优势重要得多,这主要表现在贸易和专业化方面。支持报酬递增的市场、技术和其他外部性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和地方经济集聚。
总之,新经济地理学的报酬递增是指经济上互相联系的产业和经济活动,因为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接近性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或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产业成本节约。其次是空间聚集。空间聚集和报酬递增密切相关,两者是外延和内涵的关系。主要指产业或经济活动由于集聚所带来的成本节约而使产业或经济活动区域集中的现象。空间聚集是城市不断扩张和区域中心地形成的主要因素。区域一体化和大都市圈以及大都市带的发展是空间聚集的典型现象。新经济学家的大部分著作讨论的主要是产业如何在某些区域集中分布。如克鲁格曼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空间自组织模型,他以对厂商之间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为基础,试图阐明有规则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内在机理。在传统城市体系研究中,经济地理学家只是假定有集聚经济的存在,但新经济地理学希望导出空间集聚的自我强化特性,以便阐明产业或经济活动集聚的本质机理。第三是路径依赖。大多数新经济地理学家认为在区域聚集和城市发展中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 dependcnce)”。路径依赖最初是由保罗·大卫于1985年提出,由布赖恩·亚瑟克和克鲁格曼发展完善的。某个历史偶然性,将使某一区位在产业聚集方面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这将形成某种经济活动的长期聚集过程。历史偶然因素所确定的模式一旦建立,这个最初的区域和城市模式将有可能通过在报酬递增基础上的聚集过程而经一步强化而变得“锁定(locked-in)”。另一杰出新经济地理学家藤田(Fujita)对路径依赖有新的看法:在特定的活动发生的地方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一旦空间差异定性,它们就变得具有刚性。③路径依赖主要用来解释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和贸易活动。区域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又一主题。
新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对区域经济长期发展和收敛进行了重建。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和劳动是收益递减的,发展中国家具有较低的人均资本存量,却有较高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和资本报酬率,由此可预测发展中国家应该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最终赶上发达国家。但现实的情况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有很大距离。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则表明区域收敛率很慢,存在着内生变量和内生效应,区域将有条件地收敛于不同的区域稳定状态,而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状态,由此认为区域增长存在着收益递增。新经济地理学对这一课题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有些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解释,认为一体化经济对区域经济活动和财富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将取决于市场规模效应的相对大小、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区域间劳动流动性的增强。如果区域一体化使得劳动流动性和金钱外部性增长,则区域经济活动将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产生聚集,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差距将会拉大。另外一方面,如果劳动力不具有流动性,核心区的经济成本将会上升,这会导致空间经济的进一步分散。区域一体化将会导致劳动力和资本充分流动,产业和经济活动会有更大规模的聚集。
二、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数学模型方面上,尽管在实证方法有些研究,但并没有太大影响,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在模型策略、技巧和原则上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他们利用模型来解释发展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空间问题时沿袭了经济学的传统方法,大量采用了数学方法,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这些模型主要包括:核心—周边模型、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以及区域专业化模型。④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周边”模型最先见于克鲁格曼(1991)的研究。该模型展示外部条件原本相同的两个区域是如何在报酬递增、人口流动与运输成本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最终演变出完全不同的生产结构的。模型假设世界经济中仅存在两个区域和两个部门———报酬不变的农业部门和报酬递增的制造业部门。模型显示,在中等水平的运输成本下前向与后向联系的效应最强:一个区域的制造业份额越大,价格指数越低,厂商能够支付的工资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制造业工人。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对称结构变得不可持续,从制造业原本均匀分布的经济中将逐渐演化出一种核心—周边结构。其次是国际专业化模型。维纳布斯(1996)凭借产业间的直接“投入—产出”联系假设建立起国际专业化模型。这一模型表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需要实行高度的对外开放,不仅需要商品领域的自由贸易,而且需要各国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第三是全球化和产业扩散模型。全球性的产业扩散及其规律对于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以上述国际专业化模型为基础,蒲格和维纳布斯(1996)在模型中进一步引入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用L表示由技术所决定的效率水平,假设技术进步使所有基本要素稳定地递增,并用效率单位测度各基本要素,建立起全球化和产业扩散模型。第四是区域专业化模型。
为了进一步考察全球化对已实观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克鲁格曼和维纳布斯(1996)从分析一些厂商与某类厂商存在比与其它厂商更强的买方和供方关系这一重要的投入—产出联系特征入手,建立起区域专业化模型。以上四个模型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产业聚集、区域贸易和区域专业化展开的。这些模型主要通过改变方程中的关键参数的方式模拟不同区位的产出,克鲁格曼等人认为正是经济过程的数学建模的进步,导致了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新经济地理学在实证分析上也尝试有所作为,但由于数据信息的缺乏和现实的复杂性,实证分析的例子很少且不能让人满意。如阿瑟对硅谷的成因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克鲁格曼对美国中西部产业进行了分析,对美国与欧洲产业聚集进行了比较,对马萨诸塞州进行了考察。但这些案例分析和他们构筑的模型还不能形成良性互动,现实中的许多实例理论模型还无法解释,这些实例分析也不具有一般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关推荐:
下一篇:经济地理学面对社会需求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