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地理学论文之地理教育对构建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意义

2017-06-25 23:19:00

这是一篇地理教育对构建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意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的利用与被利用、作用与反作用关系。

良性环境意识是人类对环境本质、环境系统科学、整体的认识。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主体,地理学知识是人类环境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知识和方法论层面对人类确立良性环境意识。做好环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系统培养从事环境工作专门人才,还是培训在岗从事环境工作人员以及对公民进行环境意识培养,地理教育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地理教育环境意识良性环境意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同学科从不同侧面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地理学以其研究内容、核心思想、技术手段具有的优势,较其他学科更深入地介入到环境问题研究中。地理学的价值一直被人们讨论,在环境问题研究中也是如此,本文从一个侧面探讨地理学对人类对社会现实认识的可能贡献。

一、地理学知识是人类环境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要素由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及其构成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演化过程组成。构成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是构成环境要素的主体,这些要素决定着环境要素及环境整体的特点与功能。按环境类型划分,地理要素与环境要素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地理要素与环境要素对应关系地理学基础知识由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构成,是人们对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现状、特点、相互关系、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的基本认识,因此,地理学知识是人类环境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是由人类群体构成的不同规模社会单位在与环境关系中建立起的具有合理层次结构、对人与环境关系主动、科学、整体的认识和反映,是一种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共生的社会整体观念。社会良性环境意识不同于一般性的人类个体对环境的认识,也不同于人类社会群体对环境非系统、低层次、盲从的感性认识。社会良性环境意识具有主动性、科学性、整体性多极性和层次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对环境、对人类与环境关系能够积极主动认识及响应行为上;能够认识到人类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持续发展同步是可以实现;社会整体对环境问题具体有一定认知水平,对环境问题能够从整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多极地区和组织自身发展过程不同,与环境的关系存在多极性差异,使整个社会环境意识表现出多极特征。另外,由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处位置、分工不同,其社会良性环境意识表现多层次特征,主要有决策层、决策实施层、决策监督层和公众层良性环境意识。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的利用与被利用、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就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组成的具有整体性、功能性的完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要素之间存在特定结构关系,要素之间以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系统的稳定,并发挥着大于诸要素简单算术和的功能。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强调了每一个地理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要从地域系统角度分析、利用每一个地理要素,地域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诸要素简单算术和功能。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功能和状态的改变。人作为环境系统有机成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通过行为和活动对系统产生影响,使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发生迁移、改变,当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迁移、变化仅处于量变转态,不足以改变系统性质时,系统的结构式相对稳定的,人与系统的关系、人与系统要素的关系也是相对稳定的。当人的活动强度超出限度时,人与环境要素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就要改变,如果是向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改变,出现不利的环境结构、环境功能和环境状态,即产生了环境问题。依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人类在资源开发、环境利用、环境管理时,要从整体上认识一个地区,要具有人地和谐共生、和谐共存思想,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对人、对物要进行科学定位,即要做到保护环境、人地共存,又要最大限度发挥地域系统要素和整体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人类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

四、地理学在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构建中的作用从单个地理要素到多个地理要素,从多个地理要素到地理环境整体,从自然到人文,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地理知识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与环境知识系统几乎一致的知识系统;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确立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构建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环境从业人员都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教育的多层次性可以满足构建良性环境意识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

地理学对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构建的作用地理学对不同层次人员构建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工作侧重有所不同。

决策层和决策监督层的意识行为一般具有良好、普遍而又持久的约束力,它的意识常通过一系列法规颁布出来,它的意识代表着国家根本利益,对环境问题具有综合决策与监督能力,高等教育从两方面进行工作,一是培养专门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二是对已从事专门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实施层从事具体工作,他们环境意识决定的行为在一定行业范围或一定地域范围直接产生作用,高等教育将专业教育与环境意识培训结合起来,将环境意识培训渗透于专业教育中,使培养对象能够在从事的实际工作中用科学的环境观指导工作,并在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宣讲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由于公众层是由决策层、实施层以外直接或间接受环境意识行为影响的机构和个人构成的,这是一个大众层面,中等教育常常将对这一层次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好了,这篇地理教育对构建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意义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相关推荐:

精选地理学经典论文 

2016地理学论文格式大全 

相关推荐:

热门论文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