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2017-06-26 23:49:00

浅谈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摘要】当前德育工作内容空泛拔高,途经狭窄单一,工作条理紊乱无序,针对性弱、实效性低,因此,整合德育资源,构建具有本土特色、校本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成为了必要。校本德育课程具有生活化、延展化和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其目标的设定,注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人格培养的融合。实施校本德育,要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德育工作组织,开发德育资源,整合德育途径,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德育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高德育实效性。校本德育课程还应以重视质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运用多主体评价,达致最佳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德育  校本课程  建设与实施

【正文】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民族素质与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实现祖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面对现今社会发展的急速变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公民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灵魂,尤其是在校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一段时期里,德育工作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过分注重传统道德教育,忽视现代人格的塑造,一是完全抛弃过往的传统道德教育,注重抄袭西方文化道德形式。两种片面的德育行为都过于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而忽略了道德产生的特质。

一、校本德育课程的意义

道德具有本源性、社会性、继承性。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作为人们把握世界的精神实践方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往往会反映一个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一种认同态度。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进步对人类道德发展的必然制约性,并且肯定在道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继承性。因为新型的道德标准正是在保留了旧道德历史类型中的一些合理因素,通过在新的社会基础上改造、丰富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实际上,我们今天的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成为人们完善自身、完善社会内在需要的道德,正是萌发于旧道德之中。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和进步而发生、发展和完善的。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道德体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体系,不同的国家、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其道德要求不尽相同。根据时代、社会的特点,根据道德教育对象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承传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又给道德教育赋予现代良好人格培养的目标,使我们新的一代能在继承与扬弃中得到新的道德教育。即培养具有乐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现代人才素质又具有明礼守信、友善谦逊、孝义宽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新生代。

随着教育改革纲要的颁布,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越来越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重视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把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品德学科教学、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社区德育实践活动等进行优化整合,对学校、社区、家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具有本土、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整体化、序列化、科学化。

二、校本德育课程的特征:       教客网,www.jiaokedu.com,提供免费课件,免费教案,免费试题,免费论文,舞蹈视频,幼教资源,版报大全,公文大全,剧本下载!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观

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对学校教育来说,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自主人格和独创精神。必须改变过往那种不以人本身、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而是把道德教育视作对人的约束,驯化、被动地服从的陈旧道德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人性化的现代道德教育观念。着眼于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育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个性特殊,品德偏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

(二)、大德育理念

德育,应该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只关注学校内部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德育工作应该贯穿学生整个生活之中,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德育资源也随着学生的活动范围而拓宽。因此,道德教育应该充分关注一切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培养的资源,优化整合,使其能服务于学校的德育目标。

(三)、生活化的德育原则

过去的德育工作远离学生生活,脱离学生实际,其教育方式往往是灌输概念,讲大道理,形成假、大、空的现象,实际效能不强,使得学生的行为与认识脱节,学生往往是有道德的认识,缺少道德的情感(认同),难以实现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教育,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而不应是从观念出发。通过对话,关怀,活动实践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接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实践,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

所谓校本,应植根于学校的需要,本校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学生团体的特性、学校附近社区的德育环境特点,拟定适应本校校情、生情的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设定应有其一定的序列性。在校学生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的学生,认识事物与是非判断能力均由不同。学校德育工作应形成梯度、螺旋上升,形成序列、整体设计。

我国具有传统的道德文化,尽管当中有不少糟粕,然而,“孝悌与亲”、“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教育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该继承与发扬。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物质文明的提高,更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实干精神,因此把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人格的培养融合一起,构成具有本如特色、校本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开拓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考。

相关推荐: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 

漫谈当前小学德育教育 

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探析 

论中学生的家庭德育教育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