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传染病学指导:莱姆病传染病”,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莱姆病(lyme diseade)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所引起,经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外,还常伴有心脏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
[病原学]
莱姆病的病原体为一种螺旋体,称Burgdorfer螺旋体,属于包柔氏疏螺旋体属。其长11~39μm,宽约0.18~0.25μm有7-11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在BSK培养基中于30~37℃条件下生长良好。易感动物有小白鼠、金黄地鼠及兔等。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贮存宿主为啮类动物和蜱类,患病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多种硬蜱如丹明尼硬蜱(Ixodes dammini)、太平洋硬蜱(Ixodes pacificus)、蓖子硬蜱(Ixodes ricinus)及全沟硬蜱(Ixodes persalcatus)等。人因被携带螺旋体的硬蜱叮咬而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进入或居住于林区及农村的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四)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广泛,遍及世界五大洲,但以美国及欧美各国为多。我国黑龙江、新疆、吉林及河南等省区亦有本病发生的报告。发病季节为5-9月份。
[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
螺旋体进入人体后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并可在体内长期存在,从而诱发复杂的炎症反应。从皮肤红斑、血液、脑脊液、关节液及其它组织器官中可检出螺旋体。此外,患者可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抑制性T细胞活性低下及白细胞介素—1活性增加等免疫学异常。因此,目前认为本病机理与螺旋体的直接作用及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有关。此外伴慢性关节炎患者的B细胞同种抗原DR3和DR4的频率增加。
皮肤红斑组织切片仅见上皮增生,轻度角化伴单核细胞浸润及表层水肿、无化脓性及肉芽肿反应。关节炎患者滑膜囊液中含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少数患者可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如滑膜、血管增生、骨及软骨的侵蚀等慢性损害。
相关推荐:
下一篇:回归热传染病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