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维修、销售为一体的矿机制修企业,年产值2亿元左右。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成本管理制度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2005年8月,该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该体系共有管理制度28项,覆盖7个管理科室和各生产车间;内容涉及制修产品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职能包括岗位规范、管理程序、过程控制、结果分析与审计考核;目的主要是对制修产品生产流程各环节成本运动的实物、信息流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运行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重产值、轻利润,成本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奉行“产值论”。多年来,集团公司、厂两级承包经营均以产值、利润双重指标考核,且以前者为主,这就直接导致各级经营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以完成产值为根本目标,弱化了利润指标,忽视了成本管理;导致在生产中围绕产值相对较高的产品组织协调生产,脱离了市场导向;导致职工愿意干产值高、加工难度低的产品。直接造成生产与销售的脱钩,造成成本管理推不动、展不开,最终使企业效益受损。
二是体系中注重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管理,忽视非生产成本的控制。企业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又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体系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但相对弱化了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部门的管理环节、技术部门的设计环节以及供应销售部门的供销环节等。
(二)重成本控制,忽略成本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应由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两大系统组成,具体流程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二者之间计划是核心,控制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保证。体系只注重对成本控制环节的管理,但对成本计划环节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会导致成本管理重帐面管理和事后算帐的局面,易出现账实不符,帐面成本不健全,成本信息失真等现象,而且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无法对成本进行量化考核。
(三)执行力不强,基础管理薄弱。主要表现为:对体系学习不到位,执行不坚决,相关管理制度滞后于体系的需要。应该说体系对制修产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相应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要求,但体系运行运行以来,检查情况却并不乐观。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对体系条款不了解;个别部门和车间没有按照体系要求制定出本部门的成本管理制度,没有成本分析;工装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制定;工时定额仍然参照执行1972年的标准;业务接口不清晰,数据传递不顺畅……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浅谈成本管理制度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试论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论文
浅谈价值链理论论文
相关推荐:
下一篇:浅谈对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