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面积较前些年不断减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粮食产量的耕地约束日益加大。要长期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重建重视农业的战略,必须做一些制度安排,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加大对产粮区财政支持。
中国粮食库存充足,供求也大体平衡。目前中国粮食生产比较稳定,连续四年增产,去年总产量10 030亿斤,从今年夏粮收成看,有望第五年增产;粮食储备也很充足,目前中国的粮食库存消耗比高达40%,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
自然条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制约包括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对粮食供给的制约,还有气候变化加剧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增大。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耕地数量呈现不断减少态势。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降为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到2007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减少到了18.26亿亩。而国务院下达的任务是,到2020年中国耕地的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这个约束性指标的制定,是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均消耗粮食量、耕地质量以及平均亩产等要素,要保障粮食安全的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要保障这条红线,面临着人多地少、建设用地需求旺盛的巨大矛盾。
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 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而且中国水资源分布还具有南北方的巨大不平衡性,北方农业主产区水资源普遍严重不足,在未来这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据统计,中国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在1 000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1/10。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趋于频繁,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中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生产分散经营,活劳动投入少,加上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留下来的农业劳动者素质相对低下。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农业只是其手中的一根可有可无的拐杖。农业生产技术对提高粮食单产的趋势逐渐在减少、增产难度增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