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之计,若持续五六十年以上普遍生育一个孩子,带给我们的又将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年龄结构问题,目前客观上又有尽可能地缓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国内外相近人口预测表明,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可达13亿,2010年为14亿,此时总生育率若达到并保持2.10的更替水平,则到2050年人口零增长时人口可达16亿左右。然而,在我国事实上的独生子女远末达到“普遍”程度。就此而言,超生的子女为父母时仍实行一胎率,既对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完全必要,且具公平意义。若如此,2010年的更替水平就仍在2.00以下,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将会提前,人口峰值将低于16亿,而老少比则将有所抬高,养老负担率大致由1990年的1/7,提高到2000年的1/6,而2010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约1/4和1/3,这也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势必还要加快。继续控制人口总量和延缓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同时要我们去面对。如何制定下世纪人口发展战略,将是决定今后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慎之又慎。
(2)抓紧有利时机提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根据中国目前的现实,要使养老保险制度真正走出困境,最关键的措施除了扩大养老保险费的费基外,还必须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任何改革都有个时机的选择与成本的权衡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正面临着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极好时机。因为与那些进行过类似改革的国家相比,我国现在的成本是较低的,因而承担相应费用的能力也相对较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率仍然是较低的(见表1),依据“1994年劳动事业发展年度公报”,至1994年底,全国离、退休人数与职工之比为1:5.1,可见,我国目前的赡养、养老负担均较轻;二是目前人们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高涨,多层次养老需求旺盛,自身养老意识普遍增强,这也将使合理负担社会养老费用成为可能。为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快地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期成本降到最低。从理论上讲,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福利保障之一,是人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力之一,同时也体现为权益对等的一种分配关系;从制度的运行效果看,唯有实现了广覆盖,社会养老保险方能真正显示出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从我国的国情分析,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据199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我国农村86637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4258万,占28%;15-64岁为56947万,占65.73%;65岁以上人口为5432万,占6.27%。这表明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成年型后期阶段,到下世 纪初将进入老年型阶段(注:《我国农村人口年龄渐入老年型阶段》,《中国信息报》1998年4月1日。)。另据民政部组织专家学者对部分省份农户进行的调查表明,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0.52%的农民选择了“养老”。因此推广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不仅在城市,即使在农村也日显其重要与紧迫。从我国目前城镇的社会基本养老尚未全面覆盖的现状来看,为确保到本世纪末,全国各类企业职工都能享受到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养老保险,就必须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在此基础上,须将覆盖面从城镇逐步向乡村延伸,无论是从实施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期战略意义上讲,还是从目前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别和落实人口控制目标的政策需要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①《1996年中国财政年鉴》。
②刘炳杰:《对人口趋势与税收增长的战略思考》,《税务研究》1996年第5期。
③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决策选择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1期。
④《第三产业:迎接第二次发展高潮》:《经济日报》1998年1月22日版。
⑤童欣:《老龄化与产业市场》《香港商报》,1998年12月26日第1版。
以上就是关于人口发展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拓展产险业社会管理功能
论保险业:声誉、功能与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