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网站运作中存在的版权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联网在中国出现以来,知识产权纠纷一直如影形随。王蒙等六作家北京世纪互联公司侵犯著作权案、瑞得在线诉宜宾东方公司侵犯网页著作权案、以及最近发生的搜狐与新浪相互指责作品抄袭的版权纠纷等,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此,2000年3月26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搜狐、新浪等中国互联网行业130多家单位共同签署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其中申明“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反对使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产品”。由于互联网是新兴的第四媒体,知识产权纠纷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本文试从权利保护、侵权预防及侵权抗辩等角度出发,来讨论网站运作中的版权策略。
(一)版权的自我保护
网络的出现,对版权的挑战最具威胁,因其传播的便捷、影响的广泛,使版权人的权利随时处于不安定的状态。虽然著作权法在网络时代仍旧适用,但作品未经许可的传播远非版权人所能控制,因为网络传播中,侵权行为已大众化,人们出于“奇文共欣赏”或者其他目的,往往不自觉的相互转贴作品,而在网络环境下,主张权利也是成本高昂。所以,预防别人侵权显得非常重要。
1,技术保护措施
目前最受推崇的是采用技术保护措施。为了防止他人对作品的非法使用,在版权作品上采取技术的措施,令使用者不能任意复制、发行、传播和修改其作品,从而达到保有和实现其权利的目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接触作品的技术措施,如设置密码、付费浏览等,令用户未经允许无法访问、接触某个网站或该网站的某些内容。在一些提供收费服务的网站,如果用户不与其签订电子合同,支付费用,获得授权,则不能访问其中的收费内容。
(2)控制使用作品的技术措施。目前网上供用户免费下载的共享软件,就普遍设有控制使用次数、使用方式的措施。比如下载 “万能五笔”,则只能让你试用200次,之后必须到网上注册并支付一定价金才能再行使用。采用PDF格式的作品,还可以防止你复制、修改其作品,使作品的经济权利与精神权利都得以维持。
(3)控制传播作品的技术措施。防止作品未经许可的复制、打印,是版权人关心的重点,许多技术措施就主要与此针锋相对。当你在中法网的《知识产权论坛》(www.1488.com/bbs)中贴上你的文章时,如果不想让文章的传播失去控制,你可以选择“防止拷贝”功能,使浏览者只能阅读而不能保存、复制你的文章。
(4)识别非授权作品的技术措施。它隐蔽在数字化作品中,以识别作品及版权人,鉴定作品的真伪,为司法救济提供侵权的证据。微软公司表示已研制出一种非常先进的搜索工具,它可以迅速查找出互联网站上发布的盗版软件及其提供者。目前该公司已利用这个搜索工具查找出33个国家的网站服务器上含有盗版和仿冒软件。
技术措施为版权人管理、控制、甚至追查版权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提供了新的机会,方便了作品利用的授权与监督,相较于法律,更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优越地位。但使用技术措施必须在法律的限度内采用,否则有可能触犯法律。比如,采取制裁非授权使用的技术措施必须谨慎了。它一般通过在版权作品内暗藏一定的程序,当发生对侵权作品的使用时,程序运行,从而妨碍对作品的使用,甚至对使用者的计算机及其储存的数据也产生影响。1997年,江民公司在其网站上新发布的KV300的L++升级版中加入了一种被称为“逻辑锁”的程序,它可以自动检测用户的杀毒软件KV300L++是否为盗版,并将盗版用户的整个硬盘“锁住”,使用户无法对计算机进行任何操作。显然,这种技术手段超出了版权保护的必要界限,而演变为对盗版用户的报复和惩罚,触犯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有的技术措施还可能影响信息安全。比如一些软件加上了版权监视器一类的东西, 使得用户计算机的数据甚至一些操作行为都可以被监控,这对公共安全当然是一种威胁。
2,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主要是警告他人未经版权人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其作品。尽管版权声明不能像技术措施一样有效的阻止别人的转载行为,但它通过法律上的威慑力来告诫试图非法转载的行为人,尤其对于那些认为网站上的作品可以自由流传,但在内心上并不想违法的转贴者有相当的警告作用。
网站上作品的版权分为两类:一类作品的版权或专有使用权是属于网站的,比如网站记者的新闻报道,或者作者通过合同授予网站专用权的作品。一类作品的版权不是属于网站而是属于作品的作者或其他版权人的。只要版权人在上载作品时,没有授予作品的专用权给网站,该作品的版权都属于原版权人。所以,网站的版权声明只对其自己享有权利的作品有效,但网站可以接受委托为别人上载的作品做出版权声明,或主动为版权人做出版权声明。但是后面将提到,网站虽对其登载的作品不享有版权,但对某一频道或栏目的作品的集合可能享有汇编权。
相关推荐:
下一篇:探讨数字图书馆的版权纠纷